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社青力 by 翠吟

感謝主,從【下班後的週二小組】巡演一季以來,好故事的同工們常常在放映分享當中,見證許多令人感動的“社青力”!

時常會聽到“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青少年是社會將來的棟樑”這樣的說法
我們關注少子化、關注教育,然後...直接跳入似乎更屬於中壯年的管理階層議題。
然而出社會到成為中壯年以前的社青一族,卻是社會可觀的動力來源。

在過程當中,我們遇見許多富有創意與生命力的社青。

有在辦公室聚會的團契
GSK公司團契


有開放自己的家讓大家自由參與的團契
台北團契


也有開餐廳讓顧客在享用佳餚的時候也能分享福音
Zoe House 與摩斯小組


有結婚生子卻仍然相聚的夥伴

雙連教會社青


也有與青春洋溢的學生們相伴的朋友
雙連教會青少年牧區


有專屬於弟兄的小組也有專屬於姐妹的小組
士林靈糧堂姐妹牧區


無論是怎麼樣的形式,在巡演的過程當中,我們很開心大家就像片中描述的一樣,因主的愛相聚。
好故事團契


希望我們的分享,能帶給更多人不同的感動,讓這樣美好的相聚更多更多的在每一天的生活中發生。

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好故事澎湖巡演特別報導 part 2

在七美的第2天,凱佳傳道開始帶我參觀教會,在知道七美教會史之後,再看到教堂時其實是會很感動的;進了教會大堂,便可以在牆上看到古老的照片寫著歷史,照片從黑白到彩色,訴說著人事變化…
教堂外部

 教堂內部
 近百年前,聖靈親自動工興起的教會,從照片看進去,當時那樣的環境、那樣的民風,卻有一群人在不是宣教士宣教工作下信主歸入基督,實在是一則很特別的故事,一段很恩典的歷史。
 後來便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從高雄定時派傳道來協助,又展開新的教會史。
 從黑白到彩色,從過去到現在。


接著凱佳傳道帶我到附近看看相當有特色的會友家…
這是夏傳後代的會友家,春聯明白地表明此戶人家的基督信仰。


這是教會山丘下港口邊有名的阿婆肉粽店,也是教會會友所經營的。


這是教會旁的會友家門口,老舊春聯上寫著「神增歲月人蒙福」,事實上裏面就住著一位高壽98歲的老姊妹會友(非照片中人),我們還特別跟98歲的老姊妹聊聊天,聽她講起往事,思緒清晰,精神奕奕,真的是大大地感謝主。


這也是旁邊的會友家,大大的英文字其實是羅馬拚英的『耶穌愛你』。
接下則是參觀正在興建中的「新堂」了。




建堂其實是七美教會眾會友禱告多年的異象,除了七美當地會友的奉獻,神也感動許多教會為這個新堂募款,在傳道夫妻常常分別往返台灣本島各教會說明異象後,許多教會便直接用奉獻與神同了工,新堂也一步一步建立中,事實上直到現在,募款工作仍在進行中…我看著這偉大的工程,心裏大大的讚美主,求主使用這新會堂,為當地得更多的靈魂,成為七美的信仰中心。
特別從大堂內部拍攝一張照片,原來教堂背部直接挖空透光進來,成為十字架的樣貌,也頗有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的味道。

週六的晚上,傳道與我及會友們開始觀看「下班後的週二小組」,雖然華語(國語)發音的「下班後的週二小組」對現場原是講台語的會友稍嫌吃力了點,但大家仍然相當投入地看完全程,雖然「下班後」的都會劇情跟當地的生活也有點距離,但劇情裏頭的生活難題,以及劇情中的信仰信息也刺激到會友們思考;聽傳道說,無論如何,能夠在此地一起欣賞一部福音的劇情影片,對大家而言都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

會後,我和傳道夫妻也有比較深刻的交通,我們討論七美當地信仰的景況,七美居民的普遍性格、教會發展的方向等許多深入的話題,我突然感受到兩位傳道的辛苦不容易,特別是他們倆是自願調派來到七美服事。在這偏遠離島裏的教會工作,其實還有許多需要摸索與學習!求神特別帶領、特別光照前方的道路。

我在這幾天的空檔,騎著機車在七美的路上走走瞧瞧,其實七美的秋冬景色挾帶著強烈吹拂的東北季風,其實是相當蕭瑟與孤寂的,特別對我們來自都市的人而言…夏季歡鬧的觀光客離開了,活力朝氣仿佛也都離開了;帶著涼意的強風讓當地的芒草變了色,也在當地老人的臉上刮出了風霜,求主讓基督信仰成為當地人的幫助,是此刻受環境影響感到相當憂傷孤寂的我…最大的盼望。

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好故事澎湖巡演特別報導 part 1

會來到七美播映「下班後的週二小組」,
主要是受到年輕的鄭凱佳傳道邀請,
凱佳傳道問我,「可以來離島七美播嗎?」
我說:「人數夠多要看嗎?」
凱佳:「夠喔」
    於是我們決定要去澎湖的七美島(2級離島)上播映「下班後的週二小組」

去七美,要從高雄坐飛機,我聽凱佳傳道的安排,他很有經驗了,這是最好的方式;小型螺旋槳飛機載著連我約12人的小班機從高雄起飛直入雲端,機上的乘客都在睡覺(看樣子大家很習慣這個交通工具了),全機只有我一人欣賞著高雄港及台灣海峽。
降落前,由於我坐右側,幸運地能拍下七美島的全貌,由於來之前我刻意地沒做功課,於是有點意外地覺得其實七美島比想像中的大,也有許多建築物,雖只有二三層樓高,但比起我曾去過的熱鬧澎湖本島,七美島上的聚落反而就像童話般的單純、明顯、清楚了。 




凱佳傳道與他新婚的妻子賴聖玟傳道已在機場等著我,我隔著玻璃就跟他打招呼了;他們開著車來接我,還意外地遇到吳乙峰導演正要離開七美,打完招呼後,凱佳夫婦就帶著我先環島一週了,他們很熱情地帶我看我七美的各重要景點從雙心石滬、七美人塚等十大景點我其實很開心地就看完了,話說此次來七美,我自己個人認定不是來觀光的,但畢竟這是島上的特色,也不可能不看(事實上真的很美啊),在這些美景中,我很快地問起島民的特色、以及信仰的狀態,這才是我很想知道的事。



上兩圖為「下班後的週二小組」海報張貼處,也是七美教會會友所經營的商店。

七美島上目前登記的戶藉人口數約有三千人,如果扣掉去台灣工作求學的人口,留在七美島上的應該不到一千人,島上居民仍以老人小孩為主體,小學有兩間、國中有一間,但學生人數近年也不多,其中雙湖國小去年畢業班也只有9個人;島上的居民能工作的只有春末端午以後到秋初中秋節前的夏季;整個夏天觀光客湧入成為島民的觀光商機,幾乎這個季節要賺回一整年的家用所得,等到冬天東北季風強力吹拂時,觀光客不會來,漁船也難出來補漁,經濟活動停止,大家也只好休息了。

我們很快地聊到,島上自古以來多是漁民,島上的廟宇自然有數不清楚的多間,那麼既然如此,福音是如何傳到這裏的呢?原來百年前西元1901年時,就有一位叫做夏傳的七美居民,因為眼疾前往高雄求醫,後來因為在宣教士安彼得醫生的醫館中被醫治且慕道信主,帶著基督信仰回七美島的他,卻完全不被家人鄉里接受,福音並沒有因而傳開來,但18年後,夏傳的堂弟一位名叫夏宰的七美人,忽然被聖靈充滿,口裏不斷地呼喊「以馬內利」,乩童出身的他竟然開始叫鄉民歸信仰於基督,同時他開始行各項神蹟、醫病趕鬼甚至拆廟除偶像,鄉里因著他真的行出神蹟且不識字的他,卻能直接講出聖經裏的話語,於是鄉里居民就從夏氏族人及鄰舍之間傳開,十多戶、五六十人就信主了,後來夏宰請夏傳之子夏舜提供一塊地作為教會建堂用,於是1920年,教會從屋門前一塊橫扁上書「福音堂」後,開始正式成立。

以下連結為更清楚的記載:



下午的時間過的很快,傳道準備進行下午的婦女團契,而我則跟他們約好一起參加晚上的家庭禮拜,在晚上的家庭禮拜前,我還有一點時間一個人騎著車到處在島上走走,除了東北季風強勁外,也對人口稀少的島上生活感到印象深刻。
晚上的家庭禮拜,由於夏季工作忙碌,所以傳道所主持的家庭禮拜只在秋、春兩季進行,這天晚上可以說是今年入秋後的第一個家庭禮拜。島上的居民多使用台語,我也把我的母語又深刻的複習了一遍,詩歌、讀經、傳道講道、代禱、彼此分享,由於現場都是比我年紀大的長輩,長輩中有長老有執事,而我所知道的夏姓族人也在其中,也因此這些其實我應該很熟悉的教會活動卻大大地顯的特別,我心裏感謝上帝帶我來與大家參與聚會,我相信任何基督徒都會因著看見異鄉的人們也認真的奉耶穌的名聚會而感動的!晚上,我們就在風大吹拂的巷子裏,彼此問安道別了;而隔天,我就可以參訪教會了。
一同唱詩、讀經、禱告、分享。


此次家庭禮拜的主人

最右邊為年輕的鄭凱佳傳道
左後方則為鄭傳道的太太賴聖玟傳道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小場次的播映,卻是大大地感動。

這個月九月25與九月28日,我們分別在士林靈糧堂弟兄小組,與長老教會三光教會社青團契播映下班後的週二小組;

士林靈糧堂弟兄小組

士林靈糧堂弟兄小組是一個完全都是弟兄的聚會,他們紛紛表示劇情多引起他們共鳴,
有一位弟兄看到後段劇情時,他也想起他這陣子與他父親之間的關系,
其實現在的青壯年社青,很多時候有苦說不出,上一代對他們寄與厚望,但在現在的社會光景中,又讓他們承受不起,
工作事業都只能勉強維持,更不要談什麼夢想實現了,
想交女朋友,無奈現在實力無法負擔,而上一代也漸漸老化,壓力就更沉重了,
好在有弟兄小組,小組長帶領大家從聖經中找到力量,神自己也會動工,讓弟兄們也彼此支持,成為生命中的見証。


另外,長老教會三光教會其實已經是一個有歷史的教會,位在三合路旁的三樓處,雖是樓房中的一層,仍有主日會堂及會議室、辦公室的等隔間,
初到三光教會,我被為數眾多的活躍社青所吸引,他們讓我以為我置身在某高中的社團裏,玩遊戲時彼此加油肯定聲不斷,
一直到跟牧師聊過才知道,這群人都已經是畢業兩三年開始工作的社會青年,實在是看不出來啊,真的太像高中生了;
很特別是,這群社青弟兄姊妹在看「下班後的週二小組」時,特別的興奮,已經到了鼓掌叫好的地步,
映後,我請他們發表一些對戲劇或組織的回饋時,他們踴躍發言,暢快分享;
恰巧剛好這天要分享作見証的社青弟兄就說明了他當初進教會的目的跟男主角漢強一樣,雖然最後的劇情是不一樣的,
但是感謝主,因為祂豐盛的恩典,讓這名弟兄領受到更多,終於擺脫沉重負債超時工作的命運,弟兄大聲的見証主在他身上所做的事,同一時間,所有的弟兄姊妹也同時被堅固了。

三光教會社青團契


   當我要離開時,我衷心的感謝我的主,讓我一同被造就;這兩場聚會都是小型的聚會,卻帶來大大的感動,
相信我們手中的工,都是主所悅納的,求主繼續開道路,願主的旨意成全。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觀影心得 by 王若慈

基督教對於不認識它的普羅大眾而言最深刻的印象常常是小時候電線桿上斗大的幾個字「信者得永生,不信者下地獄」,感謝主後來已經變成「神愛世人」(雖然讀到的時候常常自動在後面加上一個問號,而變成「神愛世人?」),但是基督教到底是什麼,恐怕至今仍是一個連基督徒自己都常常產生的問句。文字和教條其實難以把神是誰和基督徒是什麼清楚的呈現出來,而愛的真諦,更是一個比畢卡索畫作更抽象的東西。在漫長的基督徒生命中不斷詢問至今仍然在摸索的我,還是沒有完整的答案,但是在一片迷惑當中,我最後依稀理解到,神的愛,就是全然的接納我們是罪人的真相,並且在我們的不完美中看見人的可愛之處而至死不渝的愛著我們。

「下班後的周二小組」打破基督徒僵固的刻板印象、擺脫教條和框架,用一種輕鬆的步調去看見真實的人性, 試圖在非基督徒和基督徒之間架起一座相通的牆樑,並且也讓基督徒自身去檢視和探討「什麼是基督信仰和活出基督的生命」。若沒有神的愛,就不可能用一種不迴避的態度去看見人性並且以詼諧而溫暖的態度去呈現它。不僅是劇情的本身,也在於其呈現的手法和對於人性細膩的觀察、對較深沉議題溫柔且圓融的切入而照顧到觀看者的感受,使我們再再從「下班後的周二小組」裡看見神美好的特性與愛,我相信那就是來自於神自己的亮光!!!


非常特別、美好而稀少的作品,值得為它歡呼鼓舞、高聲讚美!!!

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下班後的週二小組】推廣週記-20130913

自從「下班後的週二小組」第一集完成以後,我們開始跑各教會的巡演,我們去了雙連教會、士林靈糧堂姊妹小組、高雄油廠教會週末團契、台北聖教會台北團契、台北聖教會ZOE餐廳……我們知道,後面還有很多場等著我們,但有時候在推廣時,也不免沮喪,特別是宣傳

要找到一群人來看這部福音戲劇影集,好難啊!
要找到願意與我們一起辦福音活動的教會,即便我們是免費播放的,好難啊!
要勇敢展開募款的行動,還是好難啊!

還記得在「下班後的週二小組」還沒開拍之前,我們團隊曾經一行人拜訪一位基督徒製片圈的長輩,他有一個很特別的提醒,我們到現在還牢記在心,他說,其實每一間教會都有自己的vision異象,有時候不能太期待每一間教會都要來了解你們(好故事)要做什麼,他鼓勵我們要先預備一個即將面對挫折的心。

但是,每當我們很沮喪的時候,帶著忐忑的心去播映影片時,在現場見到、聽到、看到這些看完我們影片而為我們加油打氣的弟兄姊妹,心裏還是覺得好不可思議,好被鼓勵好被支持到,好溫暖啊!其實我們在做這項事工時,就已經常常提醒自己,做這事工是為主做工,嚴格講起來是與主同工,我們做這事工,在理智上,其實心裏想的只有一個觀眾,那就是主耶穌,但即便如此,有時候還是會軟弱啊!於是,我們在我們的固定團契當中,我們彼此提醒,我們相信我們的影片就是要來傳講耶穌愛世人的道,而我們,也在那預備、聯絡單位、安排通告、播映、會後分享的時間的當中,享受與主同工的喜樂。

在這幾次巡廻播映的時候,很意外的是,有幾場的奉獻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有些場次,現場幾乎都是和我們同工一樣的「年輕人」,而這些奉獻就是他們相信這影片能有福音果效的回應,這些看似可能也是22K的「年輕人」要攜牲多少的玩樂、攜牲多少打工的報酬,攜牲那成家立業的預備金,來完成他們對這「福音行動」的支持啊!

謝謝你們,你們不但為我們這「福音戲劇影片」努力宣傳,甚至用「實際行動」支持我們,謝謝你們,願神親自紀念你們的擺上,也願你們的付出同在,為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更多的靈魂。

傅博文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味自慢 by 翠吟



話說小編今天參加了一場很特別的日本酒展 ^_^
學到一個豆知識
原來日本酒的釀造廠,和台灣的公賣局很不一樣;
他們很少有大酒廠,反而是在各縣市各鄉鎮有自己的小釀造廠。
有些傳承超過百年的獨特風味,有些完全運用了當地的好山好水~

這讓小編想起這一陣子到各地分享的感動
在台灣的許多教會與小組團契
就像這些擁有獨門技藝的釀酒師
憑藉著一股火熱的初心
想把信仰醇郁濃厚的豐富分享給大家
從奔放到細膩,從圓潤到辛烈,不同的教會各有特色,令人沉醉。

好酒也要搭配好料理
【下班後的週二小組】訴說著一群青年的信仰歷程
在他們形形色色的生活形態中
你將看見多元的滋味
就像漬物、刺身、炸物、揚物...陳列在您眼前
應有盡有,任君挑選。

如果你也在觀影中嘗過這樣的好滋味
歡迎向你的朋友們介紹好故事
讓我們可以與眾教會連結
與更多人分享主恩的滋味。


The 1st miracle